品牌型号:联想Think Book
系统:Windows10 64位旗舰版
软件版本:IBM SPSS Statistics 29.0
在数据分析领域,某一方面的水平值往往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三年级儿童的平均身高可能就受到日常饮食、身体素质、家族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想要进一步得知某水平数值是否受相关因素影响,可以借助SPSS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本文以SPSS方差分析怎么执行,SPSS方差分析因素水平定义这两个问题为例,带大家了解一下SPSS方差分析的知识。
一、SPSS方差分析怎么执行
当数据是满足正态分布的连续性数值数据,我们可以来看看该数据在单一因素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水平数值的差异,这符合SPSS方差分析的方法逻辑。因为我们探究的是被解释变量在某因素各级水平之下的均值是否存异,所以需要进入比较均值的功能模块来操作。
1、某国际中学针对初升高数学、奥数题、数学竞赛划定了三种教学方法,并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老师展示了三种教学方法和相应教学之下的学生成绩,我们以此为例,看看不同教学方法下的数学成绩平均值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2、为了检验数学成绩是否在教学方法影响下存在水平值的区别,我们把教学方法放入因子栏,把数学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这就完成了单因素ANOVA检验界面的参数设置。

3、在事后多重比较的选项栏,假定等方差的情况选择LSD数值,不假定等方差的情况选择塔姆黑尼,接下来确认原假设检验使用与选项中的设置相同的显著性水平。

4、然后再转入方差分析的选项界面,我们需要得到描述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结果,并且通过平均值图进一步判断三种教学方法之下同学们的基本情况。

二、SPSS方差分析因素水平定义
方差齐性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重要假设,这意味着各个总体的方差相等,也就是假设了不同数据组之间的方差是相同的。这里和通常对于p值的认知不一样,方差齐性检验的莱文统计p值超过0.05的范围,才能照应假定等方差的情况。
1、案例数据包含了十五个样本,三种教学方法各自对应了五个学生,第一种教学方法的学生平均成绩是71.2分,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学生平均成绩是87.8分,第三种教学方法的学生平均成绩是54.5分。

2、根据齐性检验表格,学生在数学成绩均值方面的莱文统计p值大于0.05,通过了方差的齐性检验,说明案例数据符合假定等方差的情况。

3、ANOVA表的p值小于0.001,F=56.38,表示国际中学学生成绩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水平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4、因为案例数据符合假定等方差情况并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所以多重比较结果看排在第一项的LSD数值,下图显示,教学方法1与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2与教学方法3、教学方法1与教学方法3之间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方面具备显著差异。

5、我们还可以从平均值图辅助判断三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成绩情况,可以看到,教学方法2对应的数学成绩最佳,且与教学方法1和3的分值差距较大。平均值图的折线状表明三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成绩平均值之间的差距明显。

三、小结
以上就是SPSS方差分析怎么执行,SPSS方差分析因素水平定义的解答。在判断某水平数值是否受相关因素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SPSS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最后,也欢迎大家前往SPSS的中文网站,学习更多关于数据分析的操作技巧。